2020-06-30
相信很多人都玩过「弹珠台」,它起源于一种叫做「高尔顿板」的东西,为英格兰统计学家法兰西斯‧高尔顿(FrancisGalton)发明的。
「高尔顿板」也就是现代的弹珠台原型,当年这玩意儿上方是一个漏斗,可将许多的小球倒入任其落下。小球每碰到一个钉子,会有50%机率往左、50%机率往右,最后将落入底部凹槽内。
如果球的数量够大,球落下位置呈现的形状,会呈现常态分配,如一个钟形曲线,是高尔顿用来验证统计学「中央极限定理」的一种装置。
影片里的装置,不同于我们一般见到的「弹珠台」,竟然还会将落下的弹珠做「颜色分类」。
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手在上方,做了一个按按钮的动作,球就开始向下落。当众球开始撞到第一个「障碍物」时,马上分成两道颜色,左边偏暖色系,右边则是冷色系。
看影片完整版…
第一个障碍物下方有无数个菱形柱状障碍物,大量的球通过后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这些球竟然自动分成七种颜色!
哇呜,画面看起来非常自然。可是仔细想想,这根本是不可能「自然」发生呀,没有任何特别的控制因素,几乎不可能如此「清一色」。
看完影片,许多网友纷纷试着解读这神奇的景象:
「也有可能是温度,也就是利用不同的温度变换成不同的颜色,就像其它淋热水或光照加温会变换颜色的产品。」
「他把影片翻转了方向。」
「不可能倒转,因为漏斗式往下,不可能回上,珠是全白,电脑后製的。」
「灯光折射原理吧!」
到底这个装置为什幺会这幺厉害呢?
以下就来揭开谜底:
原来这台机器根本「不存在」实体世界。而是用一款叫做「Blender」的3D製图软体,用此来模拟这个像弹珠台的玩意儿。
嗯,那大概是怎幺做出分类效果呢?原来是先模拟一堆球从这个像弹珠台的上方掉落,而这些球都是「白色」。
落到下方时,才将各区块的球「上色」,之后再重新「播放」一次,就会感觉超级自然的「分色」效果啦!
Credit:JukinVideo
上一篇:大量年轻妹子由延安众头领瓜分作风原来没有变——作家老婆是间谍
下一篇:大量掉髮、发育不良、糖尿病...其实这些症状都是过敏!